汽车驾驶习惯以及安全行车

导语 驾驶习惯就是机动驾驶人在长时间的驾驶活动中逐渐养成的、一时不容易改变的驾驶行为或驾驶倾向。良好的驾驶习惯,是安全行车的重要因素。本文分析了不良驾驶习惯和良好的驾驶习惯的现象,并对驾驶习惯与行车安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阐述。

  (四)、具备反应动作恰到好处的能力。所谓“恰到好处”,是指人体视觉、听觉等“感受器”与四肢运动器官的肌肉、腺体等已建立了良好的协调机制:反应动作迅速,大脑皮层一旦确认某种交通信息,系列的反应动作便已到位,能够迅速执行大脑皮层处理某种交通信息的指令;反应动作准确,诸如转向提前量或回程量时机适宜,档位操作的柔和感和连贯性比较顺畅;操纵动作不过量,充分体现了操作的果断性与自如性;人体反应动作的反馈机制比较完善。对某种驾驶信息或意外事件的处置,此一时处理准确,但彼一时则有可能出现意外。因此,必须有相应的应变操作能力,留有应变处置的余地,确保关键时刻一步到位,做到万无一失。

  (五)保持驾驶思维双重性的特征。机动车驾驶人应在目标识别、判断、应变等环节都应具备双重性思维,防止单重性决策,必须具备以下几种能力:

  1.凡事多想万一的能力。行车过程中不怕一万,就怕万一。“万一”之所以可怕,是因为它使人出乎意料、措手不及、六神无主、忙中出错,要求机动车驾驶人在选择较佳操作方案的同时,还要有防患意外事件发生的应变对策,即使多次没有遇到“万一”,也应有两手准备,防患于未然。

  2.防范在先的能力。一些经验丰富的驾驶人,并非没有遇到那些意外事件,这并不是他们的运气好,而在于他们能预控在先,防患能力强,有效地处置或避免了事故的发生。

  3.不断总结自己和别人经验的能力。当前车祸猛于虎,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,但其中重要的一条与人的思维方式有关:单重性思维者唯我独尊;双重性思维者知己知彼。只有不断地总结自己和他人的经验,才能从中吸取有益的教训,有位名人说过“世上有三种人:不走弯路,不交学费的是第一种人;吃一堑,长一智的是第二种人;吃一堑也不能长一智的是第三种人”。

  总之,不良的驾驶习惯,是安全行车的大敌。只有经过不断的锤炼,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,才能减少和杜绝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,确保行驶安全。

关注更新
返回本地宝首页

热点推荐

最新阅读

反馈